“嘿嘿……”武大林一笑,道:“我儿子教我的,孩子看完书跟我说,到这儿来,得有礼貌。”
“你儿子看的啥书啊?”李如海也是好奇,而听他问,武大林很坦然地道:“小人书啊。”
赵军、王美兰:“……”
而这时的李如海,仿佛遇到了知己,他向武大林追问:“啥小人书啊?讲啥的?”
“我不认字啊。”武大林苦笑道:“我也不知道讲啥的,我就听孩子说,是咱们国家的最后一个皇帝。”
“《末代皇帝》?”李如海是看过书的,当即道出书名,并指出武大林的错误,说:“那才不是咱国家呢,那是万恶的旧社会。”
“啊,对,对!”武大林连连点头,道:“还有女皇帝啥的?”
“武则天?”李如海问,武大林摇头,道:“我看皮儿上是四个字。”
武大林说的皮儿,就是小人书的封面。
李如海“家学渊源”,听武大林这话,他当即便道:“《武后参政》?”
“咱不知道是正、是反。”武大林摇头,道:“反正我也看不懂。”
李如海:“……”
李如海微微撇嘴,暗中看了身旁的赵军一眼,眼前这氓流子跟自己大哥一样,都是没文化的。你跟他唠文学,他就给你打岔。
“行啦,咱也别管反、正了。”这时,王美兰一锤定音,道:“连这个狐狸皮,带那四个松鼠肉,我就给你五块钱。多少就那么地,要少你就包含我点儿。要多了,你就买肉,跟孩子好好过个年。”
“哎呦!”武大林闻言,向王美兰抱拳,道:“谢谢赵大奶奶!谢谢赵大奶奶!”
“行啦,行啦。”王美兰摆了摆手,道:“你坐着喝点水,我给你取钱了。”
说着,王美兰起身,然后对赵军道:“儿子,你看那师父拿啥了?”
赵军应了一声,而王金波打开三角兜,从里面拿出四个灰皮的皮卷筒来。
王金波没拿松鼠肉,他打的松鼠肉给孩子烤了。他家孩子比武大林家孩子馋,还不知道上进,王美兰没发话,赵军就只能按正价给他,一分钱没少给,也没多给。
俩人着急去赶集,没在赵家多坐,等把它们送到外屋地的时候,王美兰忽然想起一事,问道:“那啥……武师傅啊,你家有没有土豆子啊?”
“啊?”武大林一愣,问道:“赵大奶奶,土豆子……你也收啊?”
“今年预备少了。”王美兰一笑,道:“要有的话,不是长芽子的,别小的跟眼珠子似的,我就都三分钱一斤收。”
土豆子长芽子是正常,囤时间长了,长芽就更正常了。
但眼下这时间段,只要是放窖里、经管好了,那就没到长芽的时候呢。
一听王美兰给的价格,武大林、王金波都是眼睛一亮。
一个地方,一个物价。
这边就土豆子多,即便到了三四十年后,这边囤秋菜时的土豆,也就三四毛钱一斤。
而且现在永安林区这边,家家都种土豆,没有大批买土豆的。也就七八月份,早土豆下来的时候,集上能有几份卖的。卖的还都便宜,一斤也就一分、一分五。
所以王美兰给出的价,属实是可以了。
“赵大……嫂子。”王金波脸皮终究没有武大林那么厚,半道改口后,对王美兰说:“我家划拉、划拉,能有二百斤土豆。”
王金波话音刚落,武大林就从他身旁挤过,对王美兰道:“赵大奶奶,我家也有二百斤。”
武大林此话一出,王金波心里一突,感觉自家这来钱的希望断了。
一时间,王金波恨不得抽自己俩嘴巴,要那面子干啥?
可让王金波没想到的是,王美兰把手一挥,道:“你两家就四百斤呗,我都要了。完了那啥……武师傅啊,你帮我在屯子寻摸、寻摸,加你们那四百斤,给我凑两千斤的。”
东西两院十几条狗,还有豺。天天都得插食,买的土豆得吃到七月末。
王美兰让武大林帮她张罗这件事,对武大林来说可不是麻烦。他帮哪家挣钱,这都是人情。
王美兰跟武大林约定好了,武大林回屯子就张罗这事。明天一早,大解放就去收土豆。
武大林和王金波从赵家出来,摸着兜里的烟,乐呵呵地往集上走。
而王美兰多给他的钱,能有三块多,买肉能买好几斤呢。
今天是年前最后一个集,想买东西都来了,想卖东西的也都来了。
集上老热闹了,叫买的,叫卖的,大人、孩子呜嗷喊叫的。
“借光、借光。”正往两边的撒摸的武大林、王金波,听到身后有人叫他俩让路,武、王二人往旁边一闪,随后就见一个男人扛着个麻袋过去。
紧接着,又过去两个扛麻袋的。
三人到前头,把麻袋一放,从里面往出拿东西。
“大林。”王金波扒拉了武大林一下,下巴往仨人那边一点,道:“那是不是永安屯的,陈什么玩意了?”
“陈大赖。”武大林道:“那俩是他小舅子。”
都在这一片跑山,这么多年了。即便没打过交道,没有过来往,互相之间叫不上名字也眼熟。
“哎?他们好像卖肉呢。”王金波又拽了拽武大林胳膊,道:“走,咱过去看看。”
武大林、王金波过去时,陈大赖、郑广军、郑广财还在那儿摆肉呢。
“野猪肉啊?”武大林过来问了一句,陈大赖抬头看了一眼,点头道:“啊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